24小时咨询热线:18907068327
井冈山传说
 来源:井冈山红色大本营红色管理培训中心 作者:   日期:2010/12/17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井冈山传说

井冈山传说1

很早以前,在一片寸草不生的芦山秃岭下,有一个村庄,住着百十户人家,全*种田糊口度日,生活异常贫困。

  有一天,来了个20多岁的年轻人,看着这片光秃秃的山岭,摇着头说:真可惜这么一块好山岭呀!怎么不种上树木呢?族长告诉他:山上缺水,我们派了许多人上山找水脉挖井,但就是找不到水脉、挖不出井水来。我听老辈人讲,以前这里可是山清水秀,林木茂盛。但是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咆哮的雨水围着这片山淹了几十天,结果,花草树木都被淹死了,山上的飞禽走兽也绝了种。从此,周围下雨,惟独这块山岭未降过半滴雨。年轻人不解地说:哦?还有这种事?我不信。老爷爷,我叫掘井,祖祖辈辈挖井为生。我帮你们上山找水脉挖井。族长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代表全村人感谢你,请吧,掘井师傅。掘井就在村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掘井带着20多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上山找水脉。他们每天从太阳未出山到红日沉西边,寻了一天又一天。结果,连一条水脉也没找到。没过10天,就有人打退堂鼓了,到最后,只剩下掘井一个人。

  渐渐地,村里有了闲话:这个掘井怕是个骗子吧?怎么寻了这么多天,也没挖出一口井来呢?是呀!今后不供他吃饭了,叫他滚吧!”……掘井听到了这些闲言碎语,并不计较,他坚定地向族长表示:我如果找不到水脉,挖不出井水来,就死在这块山岭上。

  他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是炎热的酷暑,还是刺骨的寒冬,从不间断。就这样,掘井师傅在山上找了3年零3个月,仍没找到一条水脉挖出一口井来。

  有一天中午,太阳像一轮火球,晒得掘井大汗淋漓,几乎要昏厥过去。这时,来了一个拄拐杖的叫花子,说:小伙子,别找了,这座山底下没水脉。掘井说:我不信,我不找到水脉,不挖出井来,不使这片荒山秃岭长出树木,我就葬身在这里。

  叫花子面露微笑,点点头说:世上难得有你这么胸怀壮志的好青年。好吧,我助你一臂之力。说完,用竹拐杖往地上一戳,立刻,满山遍野,溪水潺潺;又一戳,满眼绿草茵茵,鲜花朵朵;再一戳,茂林修竹拔地而起,迎风摇曳。掘井知道遇上了相助的神仙,倒地便拜:谢谢您老人家。神仙扶起掘井说:不用谢,不用谢。
掘井问:老人家,你怎么知道山下没水脉呢?神仙说:很久以前,天宫有个雨神,见这里风景优美,就下凡到这里来游玩观光。谁知,这山林豺狼虎豹特别多,雨神被虎狼咬得伤痕累累。他气坏了,回天宫后,就给这片山下了几十天的倾盆大雨,把整座山的猛兽都淹死了,并切断山底下的水脉,不给这片山下半滴雨,叫这座山永远光秃秃的,寸草不长。掘井说:这雨神的胸怀也太狭窄了,这么一报复,可害苦了这里的百姓呀!神仙说:是呀,这也是雨神当时一时气愤所致。后来,他被一个年轻人为解除百姓疾苦,发愤要使这片荒山秃岭长出树木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就赶来补救自己的过错。掘井恍然大悟,说:哦?你就是那位雨神呀!雨神说:对!我就是那位雨神,为了让这片山岭永远青翠欲滴,我要接通下面的水脉。说完,把竹拐杖插入地底,雨神随着一阵清风不见了。从此,这片山岭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这里的老百姓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老百姓为了纪念掘井师傅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以掘井字打头,把这片山岭叫做井冈山

  井冈山地名的由来,井冈山现为市的行政建制,总面积661平方公里,在古代和近代史上,它没有单独的建制,东汉时它的东北面拿山、厦坪、罗浮等地,属永新县辖地,三国时则为庐陵郡南部都尉管辖。据当地族谱记载,唐朝末年拿山、厦坪一带称关溪,元、明两代称关背,乃属永新县地。元时永新县升为州,明朝武二年复为县。市区南部的黄坳、下七、长坪等地,汉时为庐陵郡新兴县地,五代、南唐称龙泉山,宋称泉江荒地,元、明复龙泉山地。明末清初,一部分广东居民开始由南向北迁移,开发荒芜之地。清朝初年,有一位姓蓝名子希的人从广东兴宁县举家迁居现井冈山五指峰脚下的平地上,开庄立籍。此地四面环山,形状似井,有一条小溪(本地称江)流入,遂名此溪为井江,村庄建在井江一侧的山脚平地上,故名井江山村。自此,开始有井江山这一地名。后因近音,后人即改成井冈山村(即井冈山)。

 

 

井冈山传说2

井冈杜鹃

    从前,井冈山有一对相爱的年轻男女,都姓杜。女子因故死后,其墓上长出一束水红色艳鲜的花。当这束鲜花看到男子来扫墓时,不断地摇曳,向他们点头。于是男子抱着花一直哭着喊着,被一口气哽住上不来,最后死在女子的墓身上。不一会,男子的灵魂化作一只美丽的鸟,绕着女子的墓,不断啼叫着……

    从此,女子墓上的花不断地繁殖着,开满了井冈山的山山岭岭;男子灵魂变成的鸟,也不断地生儿育女,飞遍着各地的旮旮旯旯。因为他们姓杜,本来可成夫妻而未做夫妻,他们是那么的互相眷恋着,所以,老百姓把杜莲开的花叫杜眷花,把杜吉灵魂变成的鸟叫杜眷鸟。后来不知为什么,把杜眷花叫成了杜鹃花,把杜眷鸟也叫成了杜鹃鸟。因为杜莲墓上的花是开在井冈山,所以叫

井冈杜鹃花

    井冈兰花

    井冈兰花,清香馥郁,沁人肺腑。说起这井冈兰花,井冈山的人们就会想到朱德同志。据说,朱德同志1962年重上井冈山时,为井冈的兰花写下了一首《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山水传说·茨坪

    相传,古代的女娲是个很爱干净,又善于保养的女皇。她每天要洗三次脸,早、中、晚各一次。为此,她召集天上所有的能工巧匠,花了不知多少年,制作了三个脸盆:金盆、银盆、玉盆,又叫头盆、次盆、末盆。早上用头盆洗脸,中午用次盆,晚上用末盆。茨坪就是次盆的谐音字,井冈山茨坪的名字便因此

而来。

    山水传说·黄坳

不知哪朝哪代,相传井冈山有一个姑娘,虽然外貌长得丑,但是却心地善良,这个姑娘经常为自己的容貌感到伤心。后来,有个穿着黄袄的师傅来到井冈山传授铁匠技艺,使村里人富裕起来,又把这位相貌丑的姑娘成漂亮的女子,人们为了纪念黄袄师傅这位仙人,就把这个村改名为黄袄村。后来,因为这里山坳较

多,又把这里叫做黄坳了。

    山水传说·大小五井

    从前,有一对神仙将五粒大小不同的水珠宝撒下凡间。这五颗水珠宝落到了井冈山,变成了五个大小不同的水井。井水清澈碧绿,夏凉冬暖,香甜可口,不管天下如何大旱,井水一直汩汩地往外冒,浇灌着山下千百倾良田。老百姓为了纪念这对神仙,就把这五口井取名为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

 

井冈山传说3

毛委员夜宿禾川镇

     1928年夏天的一天,夕阳的余辉把西天映照得一片灿烂斑斓。永新县禾川镇上已是家家灯火。辛苦了一天的人们正摇着蒲扇悠闲地在家门口纳凉。这时,一位身材顾长的中年人和一位小青年来到镇上的恒昌客栈。一进门就问:“老板,有铺住吗?”“!”老板吴宗亮回答着,把他俩领进一间小房间住下。晚上,中年人来到一群做生意的顾客中间,和他们说说笑笑,询问群众的生活和对红军的反映等,一直畅谈到深夜。等大家已睡去,中年人回到自己的客房里,仍在看书写字。

     夏天的夜晚,天穹挂着一轮朗月,星斗闪着微光,四野静悄悄的,只有夏虫不时地小声鸣唱。鸡叫时分,吴老板不满周岁的孩子突然发起高烧,哇哇大哭,老板娘左抚右哄,孩子还是大闹着。夫妻俩十分烦躁,坐立不安,既担忧孩子的病,又怕惊扰客人们睡觉。这时,突然有人轻叩房门.吴老板想:是寻事的客人来了。他一开门,见是那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客人。他进来问了问情况,像医生似的仔细看了看大哭大叫的小孩,然后摸摸孩子的额头,说:孩子是受寒伤风了,我这里有几粒丸子和一包粉药,正好可治小孩的病,你拿去喂喂。说完中年客人回到客房拿来一包丸子和粉药交给吴老板,笑着说:孩子不舒服就要哭,他不哭,大人怎么知道他不舒服呢?”吴老板见这位客人不因为孩子的哭闹惊醒而生气,反面送药给孩子吃,心里非常感激。孩子服完药后,不一会儿就安静下来,慢慢睡着了。这时,中年客人已回到房间睡觉去了.

     第二天天刚亮,中年客人和小青年起了床,收拾床铺,付完房钱后,一出门正好碰见吴老板。他亲切地问:小孩好了吗?”“好了!真谢谢您!”吴老板感激答道。待客人走远,他才想起没有问请客人的姓名,心里好不懊恼.

    过了两天,镇上一阵喧闹:毛委员来了,大家到镇头草坪上开会,听毛委员讲话口罗  !”吴老板听到消息带着妻儿赶去参加群众大会。他们挤到人群中一看。啊!站在主席台讲话的毛委员,不就是前两天送药给孩子吃的中年客人吗?!吴老板激动得热泪盈眶,:“怪不得他那么和气,愿意帮助人,那么关心我们平民百姓,原来是我们的毛委员啊!”

 

井冈山传说4

关于长征的问题

路程未明:通常是二万五千里.但有可能更多 路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红军长征已经很多年了,我想知道有怎么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如关于红军长征的名言,红军长征的思想等

1933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

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10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

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

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193410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

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

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

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 1935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又集中约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而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7万人,面十分严峻。为摆脱敌军,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1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开始北上,分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急进。由于敌先我占领赤水城,我攻城未果,军委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由于敌情变化,我未能全歼敌人。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129日凌晨,中央红军主力分3路纵队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但此时敌人已在长江北岸部署了36个团的兵力,全力堵我北进,各路敌军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向我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扎西集中。210日,正当国民党主力大部被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之机,军委决定避实就虚,调动敌人,转兵东进,再入黔北,寻机再打击尾追的薛岳集团。2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敌兵力比较空虚的桐梓地区挺进。24日我占领桐梓县城,准备夺取娄山关。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最重要的山口,是当时四川通往遵义的唯一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贵州军阀王家烈在此部署了4个团的兵力,25日早晨,红3军对娄山关发起猛攻,经激战,于当晚攻占了娄山关。敌为夺回阵地,调集了约6个团兵力疯狂反扑,但都被我英勇的红军将士击退。在红13军团的打击下,敌仓惶南逃。为了不给敌以喘息之机,红13军团不顾疲劳,继续向遵义方向展开了追歼战,重占遵义城,黔军弃城南逃。此时,向遵义增援的敌吴奇伟的两个师孤军冒进,我果断抓住了战机,红1军团以勇猛的行动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敌一部惊慌逃过乌江,并砍断浮桥,敌尚未渡过的1000余人和大批军用物资被我俘获。红2军团也于黄昏歼灭敌59师大部,遵义之战胜利结束。

3月初,敌又重新纠集兵力,向遵义进攻。我军于310日放弃遵义。为调动敌人,寻找战机,16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向古蔺方向前进,敌为防止我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前堵后追。就在敌再次扑向川南将要对我形成包围之际,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又突然掉头向东,于321日在二郎滩、太平渡一线四渡赤水,向南迅速渡过乌江,直逼贵阳。就在蒋介石手忙脚乱调兵保卫贵阳之际,红军已乘虚进军云南,随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战役中,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正确指挥下,将运动战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共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毛泽东经过娄山关,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赋词述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在会理地区进行了休整,并召开了会理会议,决定继续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后,红军绕过西昌,向大渡河兼程急进。与此同时,蒋介石为防止我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一面电令川军阻止我红四方面军南下,一面令薛岳部迅速渡金沙江北上,同时令杨森部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妄图利用大渡河的险峻,

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1935524日,中央红军通过大凉山后冒着大雨兼程北进。担任先遣队的红11团急行军80余里,首先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以迅猛的动作消灭敌守军两个连,夺取了一条宝贵的渡船,控制了渡口。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峭壁林立,水流湍急。当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就率数万大军进抵大渡河南岸,在安顺场渡口陷清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如今,中国工农红军又来到这里,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数万红军将士的生命。安顺场渡口宽百米,恶浪翻腾,河对岸有川军第5旅的一个营防守,并已构筑了工事,而红军只有一条小船,一次投入的兵力太有限了,但军情紧急,别无选择。红1团精心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了渡河突击队,为加强火力将机枪连和军团炮兵营集中到渡口,并抽调红军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和"红军团"的三个特等射手,用两门迫击炮和数挺重机枪进行支援。红军先遣队司令员、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先遣队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也亲临一线指挥。525日晨,素有开路先锋之称的红1团在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开始强渡大渡河。在红军炮火支援下,一叶小舟载着第一批9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向对岸冲去,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有超凡的红军战士才有如此的勇气。小船终于靠上了河对岸,勇士们攀上了陡峭的河对岸,在我炮火的支援下冲进敌工事,与迅速到达的第二船勇士一起,一阵猛烈冲杀打退了敌人,控制了渡口。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大渡河终于被红军打开了一个缺口。但由于安顺场水流太急,无法架桥。25日一整天,仅红1团还未全部渡过河,而敌薛岳部正向大渡河昼夜急进。26日,军委决定改向西北,争取并控制泸定桥渡河点,以取得战略胜利。27日,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以强行军的速度,向泸定桥方向飞奔。山路泥泞,天降大雨,又不断遭到敌人袭击,红4团以顽强的意志,强行军160公里,于29日晨抢在敌援兵到达之前赶到了泸定桥。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是一座著名的铁索桥,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其余4根在两侧作为扶手。但此刻,面对红4团将士的只剩下9根光溜溜的铁索,桥面的木板已被敌人拆去,桥下是汹涌泡哮的河水,对岸就是泸定城,敌川军第4旅第38团一部早已筑好了工事,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泸定桥。但是红军总能创造惊人的奇迹。下午4时许,在全团司号员激昂的军号声中,夺桥战斗打响了。各种轻重火器向对岸发出密集的弹雨,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攀上铁索,向对岸爬去,在敌人的枪弹中,有人中弹掉下桥去,但突击队员仍顽强地一步步接近对岸,后续部队则一边铺木板一面跟进。敌在桥头燃起大火,但也未能阻止我突击队员,他们穿过熊熊烈火,迅速消灭了守桥之敌,并支援后续部队攻占了泸定城。飞夺泸定桥的成功又一次使红军转危为安,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至6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

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6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

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

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7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8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死草堆上又长出了大片野草,谁也说不上是不是几百年来就如此。大树小树一概没有,看不到鸟类飞翔,听不到虫声唧唧,甚至连一块石头都找不到。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它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老战士,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于820日经过草地到达阿坝。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松潘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守敌胡宗南部独立旅第2团凭借山险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构成一个防御区,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师由松潘以北的敌人支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线堵截红军。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第四方面军部队来承担,并准备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求歼包座和来援之敌。29日黄昏,部队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红军扫清外围据点,残敌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负隅顽抗,等待援兵。为诱敌来援,红军对其围而不攻。30日夜,援敌49师先头部队291团进抵大戒寺以南,为诱敌深入,红30军以264团略作阻击便且战且退,至当日下午,敌49师全部被诱入我伏击圈内。下午3时,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将士一齐向敌出击,敌49师被分割成3块,首尾不能相顾。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英勇拼杀,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敌人。经七八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在当晚将胡宗南的第49师全部歼灭,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跳河自杀。固守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300余敌人,见大势已去,在我军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我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

把我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张国焘阴谋分裂中央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的实力大大增强,又有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局势是十分有利的。但那时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只有3万多人,张国焘自恃掌握的兵力多,个人野心大大膨胀起来。两河口会议后,身为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口头上表示同意北上的方针,但仍暗中酝酿南下四川、西康。8月初的夏洮战役计划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右路军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率领下,从821日开始过草地,到27日才走出草地,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然而,张国焘却提出种种借口,不愿北上,并要右路军南下。99日,他背着中共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以武力分裂和危害党中央。为了贯彻北上方针,并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毛泽东立即召集周恩来、张闻天和博古等人紧急磋商,决定连夜率红1、红3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当时红四方面军有的干部不明真相,主张武力阻拦。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坚决制止了这种行动,维护了红军的团结。912日,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并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与此同时,蒋介石集中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围剿"1119日,红26军团共17000余人向湘

黔边转移,继续长征。

进军大西北1935913日,红13军团和军委纵队从俄界、罗达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部队冒着雨雪交加的严寒,沿着白龙江源头险峻的山道,进入甘南境内。此时,甘南的敌人只有鲁大昌的第14师及王均的第3军第12师。我红1方面军主力乘虚急速前进,于16日击溃敌14师一个团,逼近天险腊子口。腊子口位于甘肃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岷县的必经之路。隘口只有30多米宽,两边是千丈悬崖峭壁,中间是水深流急的腊子沟,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鲁大昌在此部署了两个营的兵力,桥头筑有碉堡,从山口往里,直到岷县,还纵深配置了3个团的兵力,不消灭该敌攻占腊子口,红军就无法前进。因此,毛泽东同志亲自定了攻打腊子口的方案。具体任务交给了红4团。这支英雄的部队与红1团一起在长征中一直担任着开路先锋。当晚,红4团一部向腊子口发起进攻,但由于地形不利,几次进攻均未奏效。4团当即调整部署,决定正面由政委杨成武指挥,用一个连的兵力疲惫与消耗敌人,并乘机夺取木桥,另派两个连,由团长王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的侧后,协同正面的部队歼灭守敌。战斗紧张而激烈。敌桥头堡前,纷飞的弹雨和敌人扔下的手榴弹构成了一张严密的火网,担任正面进攻的6连始终接近不了桥头。与此同时,担任迂回任务的1连和2连,由一名苗族战士带领,沿峭壁攀藤而上,悄悄爬上石岩峭壁的后坡,似神兵天降一般对敌发起攻击,敌人措手不及,在我两面夹击下,狼狈逃窜,红军乘胜穷追90余里。这一仗,不但打开了腊子口,还缴获了数十万斤粮食和2000斤食盐,这对于当时刚出草地不久的红军来说,

可谓无价之宝。

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毛主席在他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浡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方面军主力通过腊子口后,继续北进,于193510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102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红

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

然而,蒋介石却不甘心失败,926日,他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指挥陕甘宁青四省国民党军的作战。1028日,国民党西北"剿总"调整部署,以5个师的兵力,采取东西对进、南进北堵的作战方针,企图围歼我于洛河以西地区。当时,我1方面军只有1万余人,而敌东西两路共有3万余人,而且装备精良,形势是十分严重的。能否打破敌人的这次围剿,关系到党中央和红军能否在陕北立足,也关系到红军今后的命运。1028日,敌西路第57军开始东进,11月初占领太白镇,但此后半个多月,该敌徘徊不前。为调动敌人,我红15军团81师一部加紧围攻甘泉,敌果然上当,第57军迅速东进。1120日晨,敌109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分3路沿葫芒河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推进。16时许,敌人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直罗镇。我红1方面军首长立即抓住敌孤军冒进的有利战机,于当日上午10时定下了21日消灭直罗镇一带之敌一至两个师的决心。当晚,我红军主力将直罗镇包围。21日晨,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对敌发起进攻,枪炮声响彻山谷。敌从睡梦中惊醒后四散奔逃,但在红军的严密包围之下,左突右冲就是出不去,战至中午12时,敌大部被歼,只有师长牛元峰带领500余敌人逃入镇东南高地一土寨内,固守待援。因寨墙坚固,山势陡峭,我屡次攻击未奏效,为避免无谓的牺牲,我1方面军首长决定由红15军团一部围而不攻,集中红军主力准备打敌援兵。22日上午,敌西路第67111师东援直罗镇;23日,敌东路117师、107师也企图解109师之围,但都被我击退。西路之敌军见东路被阻,失去了前进信心,军长董英斌率第106师、第111师及军部向太白镇逃跑。红军立即分3路展开追击,并于24日在张家湾至羊角台途中将敌第106617团歼灭,其余敌军退入太白镇。此时,被围困于直罗镇东南土围寨中的109师残部,见援兵无望,遂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第二天清晨,我15军团发现敌逃跑后跟踪追击,于上午将残敌全部歼灭,师长牛元峰被击毙。直罗镇战役,红1方面军共歼敌1个师另1个团,迫使敌第57军退回陇东,第67117师后退,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同志在评价这次战役的影响时指出:"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永远的红飘带1936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从19348月到1936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

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井冈山传说5

“五福之地”井冈山

                                          

   革命摇篮井冈山,人称五福之地。

    因为她与特别有缘。如:

    五百里井冈山;

    五大哨口

    五指峰;

    五龙潭;

    五里亭;

     红五军;

     五神河;

     五位元帅,他们分别是:彭德怀、朱德、陈毅、林彪、罗荣桓;

     毛泽东同志是19655月重上井冈山的;

      大小五井;

      五马朝天;

      中国革命五大里程碑:上海(党的一大旧址)、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天安门)等等

    长期的革命斗争,不仅孕育了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也催生了许多饶有情趣的传说,为这座中国革

    命的圣地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希望这块五福之地为每一位朋友带来福音!

井冈山传说6

井冈山鹅岭的传说:王母娘娘与试剑石

鹅岭的传说:王母娘娘与试剑石

井冈山鹅岭景区包括:鹅岭、新城、柏露三个组成部分。

鹅岭位于桐木岭北面,距茨坪三十公里,海拔1408米。鹅岭从脚至峰顶,有一条古人精心修筑的石板道,九曲十弯,盘旋而上。当攀越通仙险关后,迎面便是拔地千仞的玉笋峰二竿,其状如鹅,鹅岭鹅山便由此得名。鹅岭因山形似鹅,秀润如玉,故又称玉鹅岭。

鹅岭终年云雾缭绕,峰峦娟美,名胜古迹遍布山峰,景色迷人。山上有土地庵、娘娘仙、刘兴祚三殿。土地庵原有数尊菩萨和土地神像。鹅岭不啻仙境,留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名胜古迹。其间石纹纵横,如书卷迭置,是为万卷书:有平石一方,俨若棋盘,即为棋盘石,棋子纵横布列有序。相传上界玉皇大帝七个女儿,在丹凤池内珊瑚亭中玩厌了,常翩翩结伴来此,饱览一番人间美景。据说此山原日增三尺,王母娘娘见状太惊,解下裹脚带,束置山腰,才遏其长势,至今犹见环山白石一圈。神功妙济真君许旌扬,追捕孽龙,途经鹅岭,壁石试剑,留下试剑石,至今剑痕犹存。此外,还有三生石、聪明巅、甘露泉、炼丹灶、仙人撑伞等景点,均耐人寻味。在土地庵门口有神钟一尊,上面铸有鹅山苍苍,江水泱泱,仙子寻迹,远自汉唐,英烈奋武,夸显其光,作钟道记,炼音铿锵,朝迎扣挚,声振八方,上穷碧落,下彻泉乡,河清海宴,率土安康,万年不朽,永镇殿堂。明永乐十五年 (1418)十月的文字,这说明鹅山远自汉唐。神话传说活龙活现,就有游人到此。明代诗人李锡游览鹅山后留有《鹅山》:

  试剑人何处,藏书深复深。

  空山未剥啄,乔木异明阴。

  顿息尘凡虑,时闻鹤猿吟。

  可容长抱膝,结屋白云岭。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留守在井冈山坚持斗争的红军也曾在鹅岭上宿过营。红军三十二团王佐及其部属就常在此埋伏,同反动军队进行浴血奋战,拼搏周旋。 

 

井冈山传说7

毛泽东铜像的传说

毛泽东铜像纪念广场离故居不远处有毛泽东铜像纪念广场。

在韶山,关于这座铜像,还流传着更多更为神奇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据说,1993122日铜像从南京启运,途经江西井冈山时,汽车无故熄火,怎么也发动不起来。闻讯赶来迎送的当地百姓说:毛主席是在井冈山起家的,老人家想在这里住一夜啊。于是车队留宿一夜,第二天一早发动车,第一下打火就成功了,车队按预定时间顺利抵达韶山。

 126日上午,车队经过上场屋不远处时,有人请示是否在故居前停留一下,负责人说没有必要,话音未落,运载铜像的卡车的水箱就沸腾了。人们说,主席自191016岁时离家远出,其间很少有机会回来,1966年最后一次离开韶山后,20多年了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他老人家现在到了家门口,能不想回家

看看吗?

 而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和激动不已的故事是,1220日上午1030分,江泽民同志亲手为铜像揭幕,当巨幅红绸徐徐落下到铜像的手部时,空中出现了日月同辉的罕见天象!持续了8分钟时间。韶山冲漫山遍野的红杜鹃花在严寒的冬日里竞相怒放,1226日那天,更有6只彩蝶围绕铜像轻歌漫舞,人们说,这是主席6位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亲人,也赶来为老人家祝寿了呀!对善良重情的韶山父老乡亲们来说,回到身边的决非一尊铜像,而是他们日思夜盼的活生生的亲人!毛泽东的辞世是他们永远也不愿接受的事实,他们和这位浪漫的诗人一样,把对亲人的绵绵思念化做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意。因此人们都愿意相信:

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我曾私下问导游,日月同辉,冬日杜鹃竞相开放等是否真有其事,导游答曰:韶山冲人人皆知矣。 韶山人民始终不忘向来到毛主席家乡参观的游人述说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九九七年,中央电视台在铜像广场举行心连心演出活动,演出前,天依然在下雨,演出一开始,天就放晴了,演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演出活动主持人赵忠祥感慨不已地说:我们从感情上也相信,是毛主席他老人家

在保佑我们。

 现在,韶山当地导游小姐继续用自己对领袖真诚的爱戴之情向游人们诠释这种自然的巧合。在韶山有主席铜像出售,当你对店员说:我想买这个一个毛主席铜像。店员会一板一眼地说:不能说买铜像!得说请一个主席铜像!那神情

与其说是虔诚,不如说是威严。

井冈山传说8

朱德与井冈山兰花

 

              

朱德同志一生酷爱兰花,尤其是对井冈山兰花特别钟爱。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无论情况多么紧急,条件多么艰苦,他只要见到兰花,就会随手采挖几株来培植.兰花伴随着总司令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度过了战火纷飞的难忘岁月。 是的,朱德对井冈山的兰花有着特殊的感情。19624月,他回到了阔别35年的井冈山。在井冈山的日子里,朱委员长不顾旅途劳累,重游旧地,亲切会见老红军、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干部和群众。视察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对

兰花念念不忘,谈起井冈山的兰花记忆犹新。

  一天,他在下榻的井冈山宾馆问身边的同志:我记得过去这里到处长着兰花,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在场的井冈山党委书记袁林同志高兴地告诉他:这里有兰花。那座山峪就有一个兰花坪,现在我们叫它花果山,兰花仍然遍地皆是。朱德听后,高兴地说:我去看看。这下可把袁书记难住了,他告诉委员长:那里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修公路,山路不好走,让我们去挖几株来吧。朱德笑着说:不用了。我要去看看。没有公路,我自己可以走路嘛!”于是,在大家的陪同

下,他手持拐杖,健步而行,精神十分饱满。

他边走边告诉大家:1928年他到井冈山时就在这儿见过兰花,记不清在哪块地方。现在记起来了,是在一个凹背。那里有一大片高大树林,地上就有许多兰花。到了兰花坪,正在那里劳动的群众见朱委员长来了,高兴得鼓起掌来。他望着欢迎的群众微笑,频频招手致意。随后他到了茂密的树林中,当他看见那片生机盎然的兰花时,激动地说:是在这里,是这个地方,当年我们向赣南进发时就经过这里,那时,我们集合队伍,马都系在这片林子里。说完,他蹲下身,采了几株兰花闻了闻,对身旁的同志说:开花时,清香扑鼻呀!”朱德望着这片丛

生的兰花,徘徊了许久许久,仿佛勾起了他35年前在这里战斗生活的回忆。

  绚丽的、极具生命力的井冈山兰,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情怀,寄托着人们对井冈山14千多名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井冈山的兰花是美

丽的,更是伟大的!

 

井冈山传说 9         井冈翠绿的传说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是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百里井冈,气势磅礴,峰峦叠翠,峡谷溪流,嶙峋怪巧,云海瀑布,温泉溶洞,高山田园,十里杜鹃等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构成了8个风景区,230余个景物景观。这里,春天山花烂漫,夏天云海如洋,秋天红叶辉映,冬天银装素裹,全年四季如画。我国当代文学家郭沫若游览了井冈山小井龙潭瀑布,即兴赋诗一首,诗曰: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樵径断残成绝境,军工开拓免垂毡。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井冈山的风景美,井冈山的茶叶更美。

  井冈翠绿是江西省井冈山垦殖场茨坪茶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创造而成的。1982年被评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1985年分别被评为江西省和农牧渔业部的优质名茶;1988年被评为江西省新创名茶第一名。由于产地为井冈山,色泽翠绿,故名井冈翠绿。

      井冈山产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相传很早以前,天上有一位仙姑名叫石姬,她看不惯天上权贵的淫威,不愿与仙为伍,决定离开仙境来到人间。她云游了无数名山大川,最后到了井冈山的一个小村。到该村几户人家,家家泡了自己做的上等好茶,热情接待,她深受感动;同时又看到山村风景特别秀丽,于是不想离开,长住了下来。石姬向村民学习种茶与制茶。经过几年努力,石姬种的茶树长得非常好,制作的茶叶品质也特别可口。从此,这个村生产的茶叶名声越来越大,销区越来越广,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纪念石姬的一片诚心,后人就把这个村叫做:石姬村,这个村所在的山窝叫做石姬窝,经流这里的一条溪叫做石姬溪。现在不仅石姬村产茶,井冈山的花果山、桐木岭、梨坪一带均有茶叶生产。

 

 

 

井冈山传说10井冈山客籍民间居民:出嫁当天不吃饭

在井冈山客籍民间居民中流传着这么一个风俗习惯:姑娘出嫁的当天随身带好在家煮熟的鸡蛋、猪肉之类的食品,到婆家后躲在新房里不出门,当日也不吃婆家的一回饭。无论家人怎么诚心相请,哪怕是把饭菜送进新房,也不会吃上一回,而是吃着自己带来的食物。以示节省公公婆婆的美味佳肴敬孝给公公婆婆食,换得公公婆婆的爱戴,换来长年全家和睦过日子。这一风俗习惯直至今天,新娘出嫁到婆家,还是一直坚持吃完自己带来的食品为止。

 

 

井冈山传说11

传说典故:井冈山五井的传说

                   

井冈山有五个村庄,每个村庄都呈井状盆态,故叫大井、小井、中井、上井

和下井,统称大小五井。为什么这些村庄会呈井状盆态呢?

  

 据老人们说,以前人间没有莲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瑶池莲塘里才有。这是天廷的宝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职、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进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饱眼

福。

有一对仙男仙女,暗自相爱多年,但又不敢声张,因为私自相爱婚配,是天规所不容的,轻则鞭笞,重则打入天牢,永世不得翻身。这对仙男仙女看到人间男耕女织,夫妻和睦相处,羡慕不已,早就动了入凡的念头,他们一直寻找机会

私奔人间,以实现结为夫妻的夙愿,但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一天,王母娘娘在瑶池举行蟠桃宴会,招待各路神仙的头目,各路神仙的头目接帖后都往王母娘娘那儿赴宴去了。这对仙男仙女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决定趁此机会结伴下凡。但转尔又想,去凡间,总得给凡间做件有意义的事呀。他们想呀想,终于想出来了,就是去偷莲种,将莲籽播于凡间,不但凡间有莲花,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莲藕可吃,能改善百姓生活。这真是一举两得的美

事。现在趁宴会看守较松之机,容易混进瑶池盗得莲种。

仙男说干就干,马上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态龙钟、银须飘拂的老人,拄着拐杖,混进神仙头目的队伍中走进瑶池。各路神仙头目都馋着吃蟠桃,谁也没觉察。当各路神仙头目都端坐在宴桌旁准备吃蟠桃时,仙男趁人不注意抽身离开宴

席,直奔莲塘。

管理莲塘的仙女都抽掉去接待客人,莲塘周围竟空无一人。仙男大喜,伸手去拔莲种。昨天下了一场大雨,莲叶上晃动着五颗大小不同的水珠。水珠滚落地

上,就成五颗熠熠闪亮的水珠宝。仙男带着水珠宝和莲种,立即逃出瑶池,和等候在瑶池外的仙女匆匆逃往人间。仙男刚走不久,管理莲塘的仙女就回来了。她见莲塘边有水渍,又数数莲花,少了一朵,知道有人来窃,顿时慌了神,一刻也不敢怠慢,飞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正眉飞色舞,兴致正高地招待各路神仙,一听此事,怒火冲天,火速派出十八路神兵神将,各处搜查,逢路拦截。这十八路神兵神将,一路杀气腾腾,喊声震天,把整个天廷都搅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再说这对情人刚降到半空中,忽见晴朗的天空陡然暗淡下来,乌云密布,雷声隆隆,还隐隐约约传来喊杀声。仙男说:不好,我们被王母娘娘发现了。仙女一听,吓得没主意了。

正当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时,那些神兵神将赶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领队的神将手握宝剑,厉声喝道:好个妖男贼女,竟敢盗窃王母娘娘的宝

花神种私奔人间。快快交出宝花神种,前来受绑,还能免除一死。仙男见此情况,知道交出宝花神种,能免一死,但得打入天牢,受尽折磨,永世不得翻身。既然有心给凡间做点有益的事,怎能半途而废。所以,他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将宝花神种撒向凡间,从此,人间才有了莲花。因为莲盘是撒在井冈山这块地方,所以,现在的井冈山就象一朵盛开的绿色莲花,那重重叠叠的山峦就是莲花的花瓣,茨坪就是花心,茨坪的树木,就是那花蕊,而分布在全山各地的潭水,就是那莲叶上的水珠。仙男撒完宝花神种,又将五粒大小不同的水珠宝撒下凡间。这五颗水珠宝就变成了五个大小不同的水井。井水清澈碧绿,夏凉冬暖,香甜可口,不管天下如何大旱,井水一直汩汩地往外冒,浇灌着山下千百倾良田。老百姓为了纪念这对仙男仙女,就把这五口井取名为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

后来,王母娘娘知道这五井,指令东海龙王收去大小五井的水脉,大小五井也就干涸了,长起了野草树木。慢慢地,从广东逃难的百姓来到此地居住下来。他们不知这大小五井的来历,而将这里叫为大村、小村、中村、上村和下村。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仙男有个知心朋友路过此地,见这里改为大小五村,就把仙男仙女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百姓听后,又把大小五村改为大小五井村。这村名,一

直沿用到今天。

           

 

井冈山传说12

井冈山茨坪、杜鹃、兰花、黄坳、大小五井的传说

 井冈杜鹃

    从前,井冈山有一对相爱的年轻男女,都姓杜。女子因故死后,其墓上长出一束水红色艳鲜的花。当这束鲜花看到男子来扫墓时,不断地摇曳,向他们点头。于是男子抱着花一直哭着喊着,被一口气哽住上不来,最后死在女子的墓身上。不一会,男子的灵魂化作一只美丽的鸟,绕着女子的墓,不断啼叫着……

    从此,女子墓上的花不断地繁殖着,开满了井冈山的山山岭岭;男子灵魂变成的鸟,也不断地生儿育女,飞遍着各地的旮旮旯旯。因为他们姓杜,本来可成夫妻而未做夫妻,他们是那么的互相眷恋着,所以,老百姓把杜莲开的花叫杜眷花,把杜吉灵魂变成的鸟叫杜眷鸟。后来不知为什么,把杜眷花叫成了杜鹃花,把杜眷鸟也叫成了杜鹃鸟。因为杜莲墓上的花是开在井冈山,所以叫做井冈杜鹃花

井冈兰花

    井冈兰花,清香馥郁,沁人肺腑。说起这井冈兰花,井冈山的人们就会想到朱德同志。据说,朱德同志1962年重上井冈山时,为井冈的兰花写下了一首《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山水传说·茨坪

    相传,古代的女娲是个很爱干净,又善于保养的女皇。她每天要洗三次脸,早、中、晚各一次。为此,她召集天上所有的能工巧匠,花了不知多少年,制作了三个脸盆:金盆、银盆、玉盆,又叫头盆、次盆、末盆。早上用头盆洗脸,中午用次盆,晚上用末盆。茨坪就是次盆的谐音字,井冈山茨坪的名字便因此而来。

山水传说·黄坳

    不知哪朝哪代,相传井冈山有一个姑娘,虽然外貌长得丑,但是却心地善良,这个姑娘经常为自己的容貌感到伤心。后来,有个穿着黄袄的师傅来到井冈山传授铁匠技艺,使村里人富裕起来,又把这位相貌丑的姑娘成漂亮的女子,人们为了纪念黄袄师傅这位仙人,就把这个村改名为黄袄村。后来,因为这里山坳较多,又把这里叫做黄坳了。

山水传说·大小五井

    从前,有一对神仙将五粒大小不同的水珠宝撒下凡间。这五颗水珠宝落到了井冈山,变成了五个大小不同的水井。井水清澈碧绿,夏凉冬暖,香甜可口,不管天下如何大旱,井水一直汩汩地往外冒,浇灌着山下千百倾良田。老百姓为了

纪念这对神仙,就把这五口井取名为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

 

井冈山传说13

马撒尿-井冈山景点故事

井冈山金狮面有一奇特的瀑布叫马撒尿,它每隔几秒钟就有一股水从82米高的悬崖上地飞泻而下,溅起几尺高的白浪,随即又归于平静,似冰绡织成的垂帘,轻扬而下,称这瀑布为马撒尿是再形象贴切不过了。说起这马撒尿

的来历,有这么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邹见成的人,他从妈妈的肚子脱胎而出,就一直尿床,尿到25岁,也没有停止。而且,他尿床不同于其他孩子,他白天从不撒一滴尿,一到晚上入睡,就将白天所积存下来的尿全部倾泻而出,撒在床上。这泡尿可真大呀,如河堤缺口,波涛滚滚,棉被被撒得湿透,臊气冲天,谁闻了都想作呕。  

为给见成治病,见成父母不知请了多少医生治疗,吃了多少药汤,但都不见效,村里人都叫他尿床大王。  

本来,见成是个长得五官端正、高高大大、品行忠厚善良的小伙子,因为得了这种尿床病,没有一个姑娘愿嫁给他。所以,见成苦恼之极,真想一死了之。但看到年迈年父母只有自己这根独苗,如果自己去死,对父母的打击无疑是沉重

的,所以也就不忍心了。一天, 来了个郎中对见成说:我能治好你这种病。见成喜出望外地说:真的?你能治好我的病,我变牛变马报答你。郎中说:你说话算数?见成拍着自己的胸脯说:当然算数。否则,我愿遭万雷轰顶,千箭

穿心。

郎中捋着长须说: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是个云游四方的郎中,年龄大了,腿力不行,到时你就变一匹马驮我去各地治病吧!不过,我并不要求你

立即变马报答我,我要等你娶了媳妇,有了香火,再来报答我。 见成说:那我更是感激不尽,更要变马来报答你了。郎中从袋子里取出一颗黑色的药丸让见成吞下,就走了。哈,这真是一颗神丸,当夜,见成就不尿床了。  

见成不尿床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附近的村庄,许多姑娘托媒婆来做媒,很快,见成娶了一个叫灵玉的姑娘为妻。灵玉姑娘不但人长得漂亮,脑瓜子聪明,而且孝敬公婆,爱护丈夫。一家四口过得和和睦睦、快快活活。第二年,灵玉姑

娘就为见成生了一个胖小子,见成一家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当孩子满百天那日,见成决定实现自己的诺言,去寻找那郎中,变成一匹马驮郎中去行医。他泪水连连地与妻子告别。妻子好不诧异,连连追问。见成说:

我一定要去,赎回我的罪过。 妻子不明白他的话:罪过?你有什么罪过。

见成见自己说漏了嘴,后悔不迭。但在灵玉不断的盘问下,只好叙说衷情。

原来,见成这几天连做了三个梦,三个梦都一模一样。说见成上辈子是个顽劣的孩子。小时候,他凭着自己长得又高又大,有几斤蛮力气,在村里常常欺侮比他小的孩子。不但将人家打倒在地,还要在人家身上撒泡尿。长大后,又做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偷了人家的东西,也要在人家的屋里撒泡尿。到外面做生意住旅店,临离开旅店,也要在旅店的床上撒泡尿。为这撒尿之事,他不知被人揍

过多少次,常常被揍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但他仍不改悔,照撒不误。人们当面背后齐咒他雷打火烧,抛尸露骨。

井冈山传说14   

 很早以前,在一片寸草不生的芦山秃岭下,有一个村庄,住着百十户人家,全靠种田糊口度日,生活异常贫困。

有一天,来了个20多岁的年轻人,看着这片光秃秃的山岭,摇着头说:真可惜这么一块好山岭呀!怎么不种上树木呢?族长告诉他:山上缺水,我们派了许多人上山找水脉挖井,但就是找不到水脉、挖不出井水来。我听老辈人讲,以前这里可是山清水秀,林木茂盛。但是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咆哮的雨水围着这片山淹了几十天,结果,花草树木都被淹死了,山上的飞禽走兽也绝了种。从此,周围下雨,惟独这块山岭未降过半滴雨。年轻人不解地说:哦?还有这种事?我不信。老爷爷,我叫掘井,祖祖辈辈挖井为生。我帮你们上山找水脉挖井。族长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代表全村人感谢你,请吧,掘井师傅。掘井就在村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掘井带着20多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上山找水脉。他们每天从太阳未出山到红日沉西边,寻了一天又一天。结果,连一条水脉也没找到。没过10天,就有人打退堂鼓了,到最后,只剩下掘井一个人。

渐渐地,村里有了闲话:这个掘井怕是个骗子吧?怎么寻了这么多天,也没挖出一口井来呢?是呀!今后不供他吃饭了,叫他滚吧!”······掘井听到了这些闲言碎语,并不计较,他坚定地向族长表示:我如果找不到水脉,挖不出井水来,就死在这块山岭上。

他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是炎热的酷暑,还是刺骨的寒冬,从不间断。就这样,掘井师傅在山上找了3年零3个月,仍没找到一条水脉挖出一口井来。

有一天中午,太阳像一轮火球,晒得掘井大汗淋漓,几乎要昏厥过去。这时,来了一个拄拐杖的叫花子,说:小伙子,别找了,这座山底下没水脉。掘井说:我不信,我不找到水脉,不挖出井来,不使这片荒山秃岭长出树木,我就葬身在这里。

叫花子面露微笑,点点头说:世上难得有你这么胸怀壮志的好青年。好吧,我助你一臂之力。说完,用竹拐杖往地上一戳,立刻,满山遍野,溪水潺潺;又一戳,满眼绿草茵茵,鲜花朵朵;再一戳,茂林修竹拔地而起,迎风摇曳。掘井知道遇上了相助的神仙,倒地便拜:谢谢您老人家。神仙扶起掘井说:不用谢,不用谢。

掘井问:老人家,你怎么知道山下没水脉呢?神仙说:很久以前,天宫有个雨神,见这里风景优美,就下凡到这里来游玩观光。谁知,这山林豺狼虎豹特别多,雨神被虎狼咬得伤痕累累。他气坏了,回天宫后,就给这片山下了几十天的倾盆大雨,把整座山的猛兽都淹死了,并切断山底下的水脉,不给这片山下半滴雨,叫这座山永远光秃秃的,寸草不长。掘井说:这雨神的胸怀也太狭窄了,这么一报复,可害苦了这里的百姓呀!神仙说:是呀,这也是雨神当时一时气愤所致。后来,他被一个年轻人为解除百姓疾苦,发愤要使这片荒山秃岭长出树木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就赶来补救自己的过错。掘井恍然大悟,说:哦?你就是那位雨神呀!雨神说:对!我就是那位雨神,为了让这片山岭永远青翠欲滴,我要接通下面的水脉。说完,把竹拐杖插入地底,雨神随着一阵清风不见了。从此,这片山岭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这里的老百姓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老百姓为了纪念掘井师傅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以掘井字打头,把这片山岭叫做井冈山

    井冈山地名的由来:井冈山现为市的行政建制,总面积661平方公里,在古代和近代史上,它没有单独的建制,东汉时它的东北面拿山、厦坪、罗浮等地,属永新县辖地,三国时则为庐陵郡南部都尉管辖。据当地族谱记载,唐朝末年拿山、厦坪一带称关溪,元、明两代称关背,乃属永新县地。元时永新县升为州,明朝武二年复为县。市区南部的黄坳、下七、长坪等地,汉时为庐陵郡新兴县地,五代、南唐称龙泉山,宋称泉江荒地,元、明复龙泉山地。

明末清初,一部分广东居民开始由南向北迁移,开发荒芜之地。清朝初年,有一位姓蓝名子希的人从广东兴宁县举家迁居现井冈山五指峰脚下的平地上,开庄立籍。此地四面环山,形状似井,有一条小溪(本地称江)流入,遂名此溪为井江,村庄建在井江一侧的山脚平地上,故名井江山村。自此,开始有井江山这一地名。后因近音,后人即改成井冈山村(即井冈山)。

  

 

 

版权所有 井冈山红色大本营培训中心

地址:井冈山市茨坪中心区
电话:0796-6550118 传真:0796-6550525
手机:15807969201 13755688643 15979678327
QQ:475912097 529416584
赣ICP备17009685号-1

扫描最新优惠
手机随时咨询